读音

    yǒu

    同音字

    拼音为yǒu的字 拼音为you的字

    基础解释

    1.存在。2.表示所属。3.表示发生、出现。4.表示估量或比较。5.表示大、多。6.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。7.无定指,与“某”相近。8.词缀,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。

    详细解释

    〈动〉

    1. (会意。金文字形,从又(手)持肉,意思是手中有物。本义:具有,与“无”相对)

    2. 同本义

      有,不宜有也。春秋传曰:“日月有食之。”——《说文》。按,掩日者月也。故许云月有食之,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。

      一有一亡曰有。——《谷梁传·庄公二十八年》

      大有众也。——《易·杂卦》

      有备无患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
      天若有情天亦老。——李贺《金铜仙人辞汉歌》

      又如:有来有去(有板有眼);有命无运(谓命好,运气却不好);有酒胆无饭力(表面刚强,骨子里懦弱);有竡划没是处(虽有安排,但无法实现。喻指无处下手之意);有尺水行尺船(指量力而行);有天无日头(天色已晚);有腿没裤子(形容很穷);有气的死人(比喻人无本事,不起什么作用);有门楹人家(有声望、有地位的人家;官宦之家)有些头脸(有面子);有怀莫逐(有厚望不能实现);有心计儿(有主意;有心眼);有眼色(有眼力;有眼光);有针线(有主意;有心眼);有字号(有名气的店铺);有出息(有才能;会办事);有口舌(有口才;能言善辩);有生之年(指人活着的岁月);有缘千里来相会(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,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)

    3. 存在

      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。——《诗·小雅》

      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——《老子》

      又如:有想头(有利可图);有讲究(有问题);有肚皮(有默契;有深交);有虞(有误);有等(有些);有偏(心地不公正);有味(有利益;有油水);有间(有区别;不同);有分(有机会;有希望);有服(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);有事(隐指有暧昧关系);有首尾(有不正当关系);有神没气(没有生气);有负众望(辜负众人的期望);有差(有区别,不一)

    4. 取得,获得,占有

      若据而有之,此帝王之资也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
      又如:有功(有功劳,有功绩);有根有苗(有根据,有线索);有根有底(有根有据);有福同享,有祸同当(有幸福共同享受,有灾难共同担当);有娠(怀孕);有理走遍天下(只要有道理,任何地方都行得通)

    5. 等候,等待 。

      如:有程(有期限;有定额);有朝(有朝一日);有期(有一定期限);有时节(有时候);有盼头(有希望;有前途)

    6. 发生,呈现;产生 。

      如:有忝祖德(有愧于祖宗的德行,辱没了祖宗的声誉);有事为荣(出头办事,炫耀权势或钱财);有罪(有犯法的行为;有过错;表示失敬陪礼之辞)

    〈形〉

    1. 用在“人”、“时候”、“地方”前面,表示一部分 。

      如:有人说可以,有人说不可以;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,有地方不适用

    2. 表示不定指 。跟“某”的作用相近。

      如:有一天他来我家;有人这样说,我可没看见

    3. 表示过去有一段[时间] 。

      如:有一年,有一次,有一回,有一天

    〈副〉

    1.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,表示客气。

      如:有烦(烦劳。敬辞);“有请”;“有劳”

    2. 相当于“或”。或许

      由是则生,而有不用也(有,或,有的人)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上》

      词缀

    3. 附着在动词、名词、形容词前,相当于词缀,无实际意义

      舜伐有 苗…汤代有 夏。——《荀子·议兵》

    4. 另见 yòu

    1. 通“又” [same as “又”]

     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——《韩非子·五蠹》

      序八州而朝同列,百有余年矣。——汉· 贾谊《过秦论》

      亡国之恨顿生,檀板之声无色,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。——清· 黄宗羲《柳敬亭传》

      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。——清· 张潮《虞初新志·魏学·核舟记》

     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,春秋三十有三。——清· 梁启超《谭嗣同传》

    2. 另见 yǒu

    按字解释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489

    词典解释

    有…有…-现代汉语词典【第7版】

    有…有…yǒu…yǒu…
    ①分别用在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前面,表示既有这个又有那个,两方面兼而有之:~利~弊|~头~尾|~赏~罚|~多~少。
    ②分别用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两个词(或一个双音词的两个词素)前面,表示强调:~板~眼|~鼻子~眼儿|~棱~角|~情~义|~声~色|~说~笑|~凭~据|~条~理|~血~肉。

    有-汉语大词典

    有(I)y?u
    〡ㄡˇ
    〔《广韵》云久切,上有,云。〕
    “久”的被通假字。“佑”的被通假字。
    1.拥有;保有。与“无”相对。
    ●《诗·大雅·瞻卬》:“人有土田,女反有之。人有民人,女覆夺之。”
    ●《文子·守真》:“故能有天下者,必无以天下为也。”
    ●元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一摺:“妾身有随身的翠珠囊一枚,更有二十五轮香串一腕,与秀才权为信物。”
    ●茅盾《子夜》四:“跟着双桥镇的日渐都市化,这李四的潜势力也在一天一天膨胀。有‘土’斯有‘财’,便也有‘实力’。”
    2.取得;占有。
    ●《诗·周南·芣苡》:“采采芣苡,薄言有之。”
    ●朱熹集传:“有,既得之也。”
    ●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孔子哭之恸,曰:‘自吾有回,门人益亲。’”
    ●《元史·世祖纪七》:“枢密院以其事闻,而降臣李谅亦讼立前杀其妻子,有其财物。”
    ●清魏源《圣武记》卷一:“又遣兵收服长白之鸭渌江部,尽有其众。”
    3.具有;怀有。
    ●《逸周书·常训》:“天有常性,人有常顺。”
    ●《后汉书·贾复传》:“闻其妇有孕,生女邪,我子娶之;生男邪,我女嫁之。”
    ●唐韩愈《感二鸟赋》:“时始去京师,有不遇时之叹。”
    ●明张居正《文华殿论奏》:“不过推调支吾,归怨君上,何尝有忧民之心。”
    ●孙犁《尺泽集·读萧红作品记》:“她对国家民族,是有强烈的责任感的。”
    4.表示存在。
    ●《诗·小雅·大东》:“东有启明,西有长庚。”
    ●唐韩愈《竹洞》诗:“竹洞何年有?公初斫竹开。”
    ●元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楔子:“[柳见旦科云]嫂嫂,哥哥有么?俺兄弟两个将一瓶儿酒来,与哥哥上寿哩。”
    ●清蒋士铨《香祖楼·蚓悔》:“[末上]李师父有么?[丑下][中净]高大叔来了,请坐。”
    5.引申为活着。
    ●元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第二摺:“[王兽医云]他去了多少时节?[正末唱]经今早过了十三载。[王兽医云]这人敢还有么?”
    ●元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摺:“则你那忠直勇烈依了你口,谁想这刘备张飞见在有。”
    ●元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第二摺:“嫂嫂,你不知俺哥哥兄弟,见在古城,有哩。”
    6.用作应答之词。多用于卑者对尊者、下级对上级。
    ●元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二摺:“[正末云]引孙![引孙云]您孩儿有。”
    ●元高文秀《襄阳会》第二摺楔子:“[庞德公云]……寇封安在?[寇封上,云]小将有。”
    ●清李渔《奈何天·醉卺》:“[丑怒介]……叫丫鬟![净]有。”
    ●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六:“他叫唤道:‘……张班长!’‘有。’张班长忙跑过来,立一个正。”
    7.等候,等待。为尊者对卑者进见时的用语。
    ●元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三摺:“贤士,你则这里有者,待我将的来。”
    8.谓呈现、产生或发生某种情状。
    ●《太平经》丁部之十六:“所以然者,此财物迺天地中和所有,以共养人也。”
    ●宋王安石《再上龚舍人书》:“夫水旱者,天时之常有也。”
    ●马烽西戎《吕梁英雄传》第十五回:“媳妇因为有病没躲走,见那两个家伙进来,吓得面无血色。”
    9.多;丰收;富足。
    ●《诗·小雅·鱼丽》:“君子有酒,旨且有。”
    ●朱熹集传:“有,犹多也。”
    ●《诗·鲁颂·有駜》:“自今以始,岁其有。”
    ●毛传:“岁其有,丰年也。”
    ●《列子·说符》:“羡施氏之有。”
    张湛注:“有,犹富也。”
    ●清潘荣陛《帝京岁时纪胜·立秋雨》:“若立秋之日得雨,则秋田畅茂,岁书大有。”
    10.指男女相爱或有私情。
    ●宋欧阳修《盐角儿》词之二:“暗消魂,重回首。奈心儿里,彼此皆有。”
    ●元曾瑞《红绣鞋·风情》曲:“有人处把些礼教,无人处结遍绸缪。任谁问、休道咱共你有。”
    ●明冯梦龙《挂枝儿·虚名》:“本待落花有意随流水,谁知花落无情水自流,落得个虚名也,人都说和你有。”
    ●明顾起元《客座赘语·诠俗》:“与人有桑中之期曰偷,相挑曰刮,相调曰掸,私合曰有。”
    11.连用,表示其中的一部分。
    ●明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水利》:“厥土沙、泥、硗、腻,随方不一,有三日即干者,有半月后干者。天泽不降,则人力挽水以济。”如:今年有地方闹旱灾,有地方闹水灾。
    12.为。作为。
    ●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克国得妃,其有吉孰大焉!”
    13.为。治理。
    ●汉蔡邕《文烈侯杨公碑》:“﹝公﹞兼通五典,周览篇籍,以为尚书帝王之壮士,有国之大本也。”
    ●宋沈作哲《寓简》卷一:“其后嗣王,生则逸,亦罔或克寿,此万世有国之明训,天人之至理也。”
    参阅清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通说上》“为”。
    14.副词。只有;只好;只能。
    ●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彼则肆然而为帝,过而遂正于天下,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。”
    15.连词。如果,即使。表示假设。
    ●《续资治通鉴·宋徽宗宣和二年》:“良嗣曰:‘今日约定,不可与契丹复和也。’金主曰:‘有与契丹乞和,亦须以燕京与尔家方和。’”
    16.助词。无义。作名词词头。
    ●《诗·召南·摽有梅》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”
    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伊水》:“南望过于三涂,北瞻望于有河。”
    ●清秋瑾《秋风曲》:“青青有叶畏摇落,胡鸟悲鸣绕树头。”
    17.助词。无义。作动词词头。
    ●《诗·邶风·日月》:“胡能有定?宁不我顾?”
    ●《后汉书·郑太荀彧等传赞》:“彧之有弼,诚感国疾。”
    18.助词。无义。用作套语,表示客气。参见“有劳”、“有请”。
    19.助词。无义。作形容词词头。
    ●《诗·周南·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”
    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其颡有泚,睨而不视。”
    ●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章表》:“君子秉文,辞令有斐。”
    ●严复《原强续篇》:“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,则其病将愈,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,药物得而后病乃有瘳,此不易之理也。”
    参阅清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三“有”。
    20.我国古代哲学用语。指最普遍的存在。与“无”相对。
    ●南朝宋谢灵运《辨宗论》:“盖有不能祛有,祛有者必无,未有先尽有累,然后得无也。”
    ●宋张载《正蒙·干称下》:“凡可状,皆有也。”
    参见“有生于无”。
    21.佛教语。十二因缘之一。又称“有支”。指决定来世所得“果报”的思想行为的总和。
    ●《俱舍论·分别世品二》:“因驰求故,积集能牵当有果业,此位名有。”
    参见“十二因缘”。
    22.佛教语。相对于“空”、“无”而言。因各个宗派思想体系不同,解释各异,又有“假有”、“实有”、“妙有”等之分。
    23.用于元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。主要表示现在时,或起谓语系词的作用,相当于汉语“是”。
    ●《元典章·刑部一·刑名》:“他每约会不来,使人去呵,将使去人打了,更教贼人躲闪了有。”
    ●《元典章·刑部八·取受》:“他是千户所,弹压管着军,做了无体例勾当,撇下军逃走了有。”
    参阅《元史论丛》第1辑。
    24.用同“或”。代词。有人;有的。
    ●《书·尧典》:“下民其咨,有能俾乂。”
    ●杨筠如覈诂:“有,犹谁也。有、或古通用。”
    ●晋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披帙散书,屡睹遗文,有造有写,或草或真。”
    25.用同“或”。或许。
    ●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今秦,虎狼之国也,而君欲往,如有不得还,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?”
    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史记四》:“如有,如或也……或与有古同声而通用。”
    26.用同“或”。“域”的古字。州域。
    ●《诗·商颂·玄鸟》:“古帝命武汤,正域彼四方,方命厥后,奄有九有。”
    ●毛传:“域,有也。九有,九州也。”
    ●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共工氏之伯九有也,其子曰后土,能平九土,故祀以为社。”
    27.指居住。
    ●《荀子·礼论》:“是君子之坛宇宫廷也,人有是,士君子也;外是,民也。”
    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荀子六》:“有,读为‘域’。《孟子·公孙丑篇》注曰:域,居也。”
    28.通“友”。亲爱;相亲。
    ●《书·秦誓》:“番番良士,旅力既愆,我尚有之。”
    ●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下》引王念孙曰:“有之,谓亲之也。古者谓相亲曰‘有’。”
    ●《荀子·正论》:“不应不动,则上下无以相有也。”
    ●梁启雄释引杨树达曰:“有,谓亲爱也。”
    29.用,使用。
    ●宋王安石《上执政书》:“言古之君子,于士之宜左者左之,宜右者右之,各因其才而有之。”
    参见“有力”。
    30.姓。
    ●汉有有禄。见汉应劭《风俗通·姓氏下》。
    有(II)you
    〡ㄡˋ
    〔《集韵》尤救切,去宥,云。〕
    1.通“又”。复;更加。
    ●《易·蛊》:“终则有始,天行也。”
    王弼注:“终则复始,若天之行用四时也。”
    ●《诗·邶风·终风》:“终风且曀,不日有曀。”
    ●郑玄笺:“有,又也。”
    ●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天道无二》:“故开一塞一,起一废一,至毕时而止,终有复始于一。”
    凌曙注:“﹝有,﹞‘又’通。”
    ●唐李绰《尚书故实》:“令既合节奏,有中章程。”
    ●元谷子敬《集贤宾·闺情》套曲:“刀搅也似柔肠断,爬推也似泪点垂,似醉有如痴。”
    2.通“又”。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。
    ●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干之策,二百一十有六;坤之策,百四十有四,凡三百有六十。”
    ●《后汉书·东夷传序》:“百有余岁,武帝灭之,于是东夷始通上京。”
    ●唐韩愈《〈元和圣德诗〉序》:“辄依古作四言《元和圣德诗》一篇,凡千有二十四字。”
    ●清俞樾《春在堂随笔》卷八:“顾晋叔承,乃子山观察之子。行年四十有九。”
    3.通“右”。佑助,帮助。
    ●《墨子·非命下》:“天有显德,其行甚章。”
    ●孙诒让间诂引庄述祖曰:“有当为右,助也。”
    ●《荀子·天论》:“愿于物之所以生,孰与有物之所以成!”梁启雄释引陶鸿庆曰:“有,借为‘右’,助也。”
    ●《荀子·大略》:“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,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。友者,所以相有也。”
    4.通“囿”。疆界。亦谓设疆界。
    ●《管子·山国轨》:“请立赀于民,有田倍之内,毋有其外。”
    ●郭沫若等集校:“当读为‘有田倍(培)之内,毋有囿其外。’盖有田者之疆界当于田内为之培,不得侵越壤土,设囿于田之外。”
    5.通“囿”。拘,拘囿。
    ●《穆天子传》卷五:“咎氏宴饮毋有礼。”
    刘师培补释:“有礼,当作‘囿礼’,无囿礼者,不域于礼也,犹今语晏会所谓不拘礼矣。”

    出处

    引证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33

    故事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50

    造句

    接龙

    组词

    yǒu

    1、[没有]méi yǒu

    méi yǒu的又音。义同“没有méi yǒu”。

    2、[有关]yǒu guān

    1.有关系:~方面。~部门。这些问题都跟哲学~。 2.涉及到:他研究了历代~水利问题的著作。

    3、[有人]yǒu rén

    1.谓有杰出的人物。 2.谓有靠山。如:朝中有人好做官。 3.泛指有某人。

    4、[只有]zhǐ yǒu

    表示唯一的条件(下文常用“才”或“方”呼应):~同心协力,才能把事情办好。

    5、[有时]yǒu shí

    有时候:那里的天气,~冷,~热。

    6、[应有尽有]yīng yǒu jìn yǒu

    应该有的全都有了,表示一切齐备。

    7、[有无]yǒu wú

    1.亦作“有亡”。有或无。《文选·司马相如<子虚赋>》:“臣 楚国 之鄙人也,幸得宿卫,十有餘年,时从出游,游於后园,览於有无,然犹未能徧覩也。”李善 注:“览於有无,谓或有所见,或復无也。”汉 扬雄《羽猎赋》:“驰弋乎神明之囿,览观乎羣臣之有亡。”唐 贾岛《送僧》诗:“言归文字外,意出有无间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三九回:“这个不难,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,便见有无。” 2.指家计的丰或薄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游 问丧具。夫子曰:‘称家之有亡。’子游 曰:‘有亡恶乎齐?’”陆德明 释文:“有亡……一音无。”孔颖达 疏:“亡,无也。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。”宋 范仲淹《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》:“﹝公﹞復常好施,与宗族同其有亡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:“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,到天王庙去杀猪,宰羊,磔狗,献鸡,献鱼,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,六畜的兴旺,儿女的长成,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。” 3.指有馀与不足。《书·益稷》:“懋迁有无化居,烝民乃粒,万邦作乂。”孙星衍 疏:“有为有餘,无为不足也。”按,《文选·王融<永明九年策秀才文>之四》引作“有亡”。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以通其有无。”宋 苏轼《过云龙山人张天骥》诗:“墟里通有无,垣墙任摧倒。”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所生长的地方》:“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,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,同平民作有无交易,谋取什一之利。” 4.所有。唐 韩愈《处士卢君墓志铭》:“其弟 浑,以家有无,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。”宋 曾巩《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》:“其丧父也,以家之有无葬,故葬不缓。” 5.古代哲学范畴。有,指事物的存在,有“有形、有名、实有”等义;无,指事物的不存在,有“无形、无名、虚无”等义。《老子》: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斯恶已;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已。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。”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“次及 宋岱、郭象,鋭思於几神之区;夷甫、裴頠,交辨於有无之域:并独步当时,流声后代。”

    8、[有的]yǒu dì

    〈动+名〉有目标。

    9、[有心]yǒu xīn

    1.有某种心意或想法:~人。 2.故意:~捣鬼。

    10、[有名]yǒu míng

    名字为大家所熟知;出名:他是~的登山运动健将。

    11、[还有]hái yǒu

    ]事物存在的连续性。还:除了这个,另外的,别的,其他的。有:1)拥有 2)存在;还有:除了这个,另外拥有(存在)的东西。

    12、[所有]suǒ yǒu

    1.领有:矿产资源归国家~。 2.领有的东西:尽其~。 3.属性词。一切;全部:把~的力量都贡献给祖国。

    13、[有限]yǒu xiàn

    1.哲学范畴。指有条件的,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限制的,有始有终的。与“无限”相对。 2.数量不多;程度不高:为数~。水平~。

    14、[具有]jù yǒu

    有(多用于抽象事物):~信心。~伟大的意义。

    15、[拥有]yōng yǒu

    领有;具有(大量的土地、人口、财产等):柴达木盆地~二十二万平方公里的面积。我国~丰富的水电资源。

    16、[有效]yǒu xiào

    1.有效果:方法~。~措施。 2.有效力:这个证件还~。

    17、[有些]yǒu xiē

    1.指示代词。有一部分;有的:今天来参观的人~是从外地来的。列车上~人在看书,~人在谈天。 2.“有些”有时是动词和量词的组合,如“我~书想捐给图书馆”。

    18、[有所]yǒu suǒ

    有所,有”有地方;有处所“之意。

    19、[有点]yǒu diǎn

    1.有一些。表示数量不大或程度不深。 2.稍微;略微。

    20、[持有]chí yǒu

    1.拿着;拥有:~入场券。~股份。 2.心里存着(想法、见解等):~不同看法。

    21、[含有]hán yǒu

    暗指或表示包含的意思。 3.形成的一部分构成的组成部分。

    22、[有望]yǒu wàng

    有希望:丰收~。

    23、[国有]guó yǒu

    国家所有:~化。~企业。土地~。铁路~。

    24、[共有]gòng yǒu

    由两个以上的权利人共同享有某项财产所有权。分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。

    25、[现有]xiàn yǒu

    现成的可以立即使用的。

    26、[有趣]yǒu qù

    能引起人的好奇心或喜爱:~的故事。这孩子活泼~。

    27、[有力]yǒu lì

    有力量;分量重:领导~。~的回击。这篇文章写得简短~。

    28、[有机]yǒu jī

    1.原来指跟生物体有关的或从生物体来的(化合物),现在指除碳酸盐和碳的氧化物等简单的含碳化合物之外,含碳原子的(化合物):~酸。~化学。 2.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互相关联协调,而具有不可分的统一性,就像一个生物体那样:~地结合起来。这三个部分是一个~的整体。

    29、[有钱]yǒu qián

    拥有钱财。

    30、[有序]yǒu xù

    1.具有按规律接连起来的元素;特指具有每对不同元素以不对称的传递关系相连系着的性质。 2.有指定的首元素。 3.溶剂和溶质的原子有规则地排列为特征。

    31、[富有]fù yǒu

    1.拥有大量的财产:~的商人。 2.充分地具有(多指积极方面):~生命力。~代表性。

    32、[占有]zhàn yǒu

    1.占据。 2.处在(某种地位):农业在国民经济中~重要地位。 3.掌握:科学研究必须~大量材料。

    33、[有害]yǒu hài

    有破坏性的;可能有致命的结果的。

    34、[享有]xiǎng yǒu

    在社会上取得(权利、声誉、威望等):~盛名。在我国,男女~同样的权利。

    35、[有用]yǒu yòng

    可以利用、有价值、耐用。

    36、[有意]yǒu yì

    1.有做某种事的愿望:我~到海滨游泳,但是事情忙,去不了。 2.指男女间有爱慕之心:小王对小李~,可一直没有机会表白。 3.故意:他这是~跟我作对。

    37、[有益]yǒu yì

    有帮助;有好处:运动对健康~。

    38、[应有]yīng yǒu

    1.所有,一切。 2.应当具有。

    39、[有色]yǒu sè

    1.指有艳丽容貌的女子。 2.佛教语。指欲界与色界有色身(质碍之身)的众生。

    40、[特有]tè yǒu

    特别具有;独有。

    近义词

    反义词

    yǒu

    1、[]wú

    1、[]mó

    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~到有。~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~则加勉。 2.不:~论。~须。 3.不论:事~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 4.同“毋”。 5.姓。

    见【南无】。

    2、[]méi

    2、[]mò

    1.无;没有。2.副词。未;未曾。

    1.沉下去。2.漫过;高过。3.隐藏。4.把财物充公。5.完了;终结。6.同“殁”。

    yòu

    1、[]wú

    1、[]mó

    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~到有。~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~则加勉。 2.不:~论。~须。 3.不论:事~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 4.同“毋”。 5.姓。

    见【南无】。

    2、[]méi

    2、[]mò

    1.无;没有。2.副词。未;未曾。

    1.沉下去。2.漫过;高过。3.隐藏。4.把财物充公。5.完了;终结。6.同“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