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音

    同音字

    拼音为qù的字 拼音为qu的字

    基础解释

    1.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(跟“来”相对):~路。~向。从成都~重庆。他~了三天,还没回来。 2.离开:~国。~世。~职。~留两便。 3.失去;失掉:大势已~。 4.除去;除掉:~病。~火。~皮。这句话~几个字就简洁了。 5.距离:两地相~四十里。~今五十年。 6.过去的(时间,多指过去的一年):~年。~秋(去年秋天)。~冬今春。 7.婉辞,指人死:他不到四十岁就先~了。 8.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“去”,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“来”。 9.的“去”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,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:他~听报告~了。 10.用在“大、多、远”等形容词后,表示“非常…”,“…极了”的意思(后面加“了”):这座楼可大了~了!。他到过的地方多了~了! ⑿去声:平上~入。 11.扮演(戏曲里的角色):在《断桥》中,他~白娘子。 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:拿~。捎~。 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的继续等:信步走~(=过去)。让他说~(=下去)。一眼看~(=上去)。

    详细解释

    〈动〉

    1. (会意兼形声。甲骨文字形。上面是人(大),下面是口(或作“凵”),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。《说文》:“从大,凵声。”凵( qū)。本义:离开)

    2. 同本义

      去,人相违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
      逝将去女,适彼乐土。——《诗·魏风·硕鼠》

      纪侯大去其国。——《春秋·庄公四年》

      大去者,不遗一人之辞也。——《谷梁传》

      武子去所。——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

      不能相去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

      乃去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三戒》

      久而不去。——宋· 欧阳修《归田录》

      一狼径去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狼三则》

      东向驰去。——清· 魏禧《大铁椎传》

      又如:去离(分离;离开);去任(因故离开职位);去住无门(进退两难);去来(离去;往来);去位(离开官位)

    3. 除去;去掉

      去死肌,杀三虫。——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

      明日去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
      俸去书来。

      又如:去绝根株(斩草除根);去疾(除去疾病);去皮;去邪归正(去掉邪恶,归于正道)

    4. 相距,远离

      连峰去天不盈尺。——《蜀道难》

      日始出时去人近。——《列子·汤问》

      西蜀之去 南海。—— 清· 彭端淑《为学一首示子侄》

      去村四里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    又如:两地相去50里

    5. 前往,到别处,跟“来”相反

      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——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

      公然抱茅入竹去。——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

      汝可去应之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
      又如:去住无门(进退两难);去紧(走得快;迅疾);去处(所去的地方);去学校;谁去都一样

    6. 失掉; 失去

      大事去矣,可痛惜哉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      又如:去失(丢失)

    7. 扮演 [戏曲里的角色] 。

      如:去主角的那位长得并不美

    8. 赶走;打发走

      夫汇上之处女,有家贫而无烛者,处女相与语,欲去之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
    9. 抛弃,舍弃

      是君臣、父子、兄弟尽去仁义,怀利以相接,然而不亡者,未之有也。——《孟子》

      又如:去心(心里丢开;放心);去势(舍弃权势)

    10. 去世,死亡

      日月还复周,我去不再阳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杂诗》

      又如:去世(死亡)

    11. 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 [used after a verb or a V—O construction to indicate that an action is to take place or continue]

      上去下来船不定,自飞自语燕争忙。——宋· 梅尧臣《绝句》

      归去来兮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

      一鸣辄跃去。——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
      跃去尺有咫。

      又如:我去考虑考虑;明年回乡下去;船向前慢慢开去;把东西给他送去

    12. 逃离,逃亡

      委而去之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
      小敌去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
      纺焉以度而去之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十九年》

    13. 通“驱”。驱逐

      千乘三去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十五年》

    〈形〉

    1. 过去了的 。

      如:去岁(去年,上一年);去事(往事);去日(过去的岁月)

    2. 通“怯”。胆小,畏缩

    〈介〉

    1. 在。表示时间或处所

     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。——《水浒传》

    〈名〉

    1. 去声。汉语四声之一

      古人以“平”“上”“去”“入”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,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。——王力《汉语音韵学》

    按字解释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489

    词典解释

    去去-汉语大词典

    去去1.谓远去。
    ●汉苏武《古诗》之三:“参辰皆已没,去去从此辞。”
    ●唐孟郊《感怀》诗之二:“去去勿复道,苦饥形貌伤。”
    ●清魏源《四明山中峡》诗:“君欲归人间,去去休回顾。”
    2.永别,死。
    ●晋陶潜《和刘柴桑》:“去去百年外,身名同翳如。”
    3.犹连说“走开”。
    ●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去去!无可复用相报。”
    ●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马介甫》:“马指妇叱曰:‘去去!’妇即反奔,若被鬼逐。”

    去去-辞源3

    【去去】越離越遠,表示決絶的意思。文選舊題 漢 蘇子卿(武)詩四首之三:“參辰皆已没,去去從此辭。”又 三國 魏 曹子建(植)雜詩之二:“去去莫復道,沈憂令人老。”

    出处

    引证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33

    故事


    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50

    造句

    接龙

    组词

    1、[来去]lái qù

    1.往返:~共用了两天时间。 2.到来或离去:~自由。

    2、[去年]qù nián

    时间词。今年的前一年。

    3、[去火]qù huǒ

    中医指消除身体里的火气:消痰~。喝点绿豆汤,去去火。

    4、[出去]chū qù

    1.从里面到外面去:出得去。出不去。~走走,呼吸点新鲜空气。 2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由里向外离开说话的人:走得~。走不~。送出大门去。

    5、[回去]huí qù

    1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去:离开家乡十年,一次也没~过。 2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到原来的地方去:跑~。把这支笔给他送~。

    6、[过去]guò qù

    1.时间词。现在以前的时期(区别于“现在、将来”):~的工作只不过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。 2.离开或经过说话人(或叙述的对象)所在地向另一个地点去:你在这里等着,我~看看。门口刚~一辆汽车。 3.婉辞,死亡(后面要加“了”):他祖父昨天夜里~了。 4.用在动词后,表示离开或经过自己所在的地方:我对准了球门一脚把球踢~。老乡又送~几床被子给战士们盖。 5.用在动词后,表示反面对着自己:我把信封翻~,细看邮戳上的日子。 6.用在动词后,表示失去原来的、正常的状态:病人晕~了。 7.用在动词后,表示通过:蒙混不~了。 8.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超过(多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):鸡蛋还能硬得过石头去?。天气再热,也热不过乡亲们的心去。

    7、[下去]xià qù

    1.由高处到低处去:从斜井~一百米,就到工作面。领导干部每月要~几天。 2.用在动词后,表示由高处向低处或由近处向远处去:石头从山上滚~。把敌人的火力压~。 3.用在动词后,表示从现在继续到将来:坚持~。说不~。 4.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程度继续增加:天气可能再冷~,务必做好防冻保暖工作。

    8、[失去]shī qù

    失掉:~知觉。~效力。

    9、[上去]shàng qù

    1.由低处到高处去:登着梯子~。 2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,表示由低处向高处,或由近处向远处,或由主体向对象:顺着山坡爬~。大家连忙迎~。把所有的力量都使~了。

    10、[进去]jìn qù

    〈动〉用在动词后,表示到里面去。

    11、[去世]qù shì

    (成年人)死去;逝世。

    12、[去除]qù chú

    除掉;除去:~污迹。~顾虑。

    13、[去掉]qù diào

    1.摆脱掉;使自身摆脱。 2.抛弃;根除。

    14、[离去]lí qù

    暂未释义

    15、[除去]chú qù

    1.去掉;除掉:~杂草。~弊端。 2.除了;除开:她~上班,全部时间都用来照顾多病的公婆。

    16、[去处]qù chù

    1.去的地方:我知道他的~。 2.场所;地方:那里林木幽深,风景秀丽,是一个避暑的好~。

    17、[免去]miǎn qù

    免除。

    18、[前去]qián qù

    1.谓到某处去。《南史·梁武帝纪》:“今以 南康 置人手中,彼挟天子以令诸侯,节下前去为人所使,此岂岁寒之计。”唐 戴司颜《江上雨》诗:“非不欲前去,此情非自由。”明 唐顺之《阅视军情首疏》:“兹特命尔前去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六回:“安老爷 这里打发来人,又专人前去道答,就便打听那边的消息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孟十还》:“今托友送上大洋二十五元,乞先生前去买下为托。” 2.犹将来。宋 苏舜钦《城南感怀呈永叔》诗:“去年水后旱,田亩不及犁。冬温晚得雪,宿麦生者稀。前去固无望,即日已苦飢。”

    19、[辞去]cí qù

    1.辞别而去。《战国策·齐策四》:“愿得赐归,安行而反臣之邑屋,则再拜而辞去也。”《孔丛子·独治》:“叔孙通 遂辞去,以法仕 秦。”晋 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餘人各復延至其家,皆出酒食。停数日,辞去。” 2.去世的婉辞。元 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一折:“老身姓 温,夫主姓 刘,早年辞去,别无儿男。” 3.辞掉,请求解除(自己的工作)。如:她辞去了原来的工作,到 上海 谋职。

    20、[去向]qù xiàng

    所去的方向:~不明。

    21、[逝去]shì qù

    1.过去:消逝。时光易逝。 2.死去:逝世。

    22、[褪去]tuì qù

    〈动〉退缩身体的某部分,使套着的东西脱去。

    23、[删去]shān qù

    删掉;除去。

    24、[抹去]mǒ qù

    擦掉,消除。

    25、[退去]tuì qù

    1.罢退;去除。 2.撤离;离开。

    26、[去污]qù wū

    除去污垢。

    27、[脱去]tuō qù

    1.逃走;摆脱。 2.脱掉。

    28、[去留]qù liú

    离去或留下:~自由。

    29、[去取]qù qǔ

    舍弃或保留;取舍。

    30、[开去]kāi qù

    1.免去;免职。清 薛福成《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》:“总理衙门以专司练兵开去总税司一缺之説告 赫德,赫德 果不愿行。” 2.用在动词后。表示扩大或扩展。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不是老汉心多,为是恩人前日老汉请在楼上吃酒,员外误听人报,引领庄客来闹了街坊,后却散了,人都有些疑心,説开去。”沙汀《航线》:“广阔的耕地无涯无际地扩展开去。” 3.用在动词后。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。鲁迅《南腔北调集·“论语一年”》:“《论语》办到一年了,语堂先生 命令我做文章。这实在好像出了‘学而一章’的题目,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。没有法,我只好做开去。” 4.用在动词后。表示分开或离开。《水浒传》第三一回:“却待开门,被 武松 就势推开去,抢入来,把这后槽擗头揪住。”清 李渔《巧团圆·全节》:“罢,罢,罢,我与这妇人无缘,快快领他开去。”鲁迅《集外集·文艺与政治的歧途》:“这种文学家,他们都躲在象牙之塔里面……打起仗来,就不能不逃开去。”

    31、[去路]qù lù

    前进的道路;去某处的道路:挡住他的~。

    32、[去油]qù yóu

    中药学术语,为一种中药炮制方法。

    33、[归去]guī qù

    回去。

    34、[故去]gù qù

    死去(多指长辈):父亲~快三年了。

    35、[去声]qù shēng

    汉语声调的一种。普通话去声是全降调,以符号“`”表示。如大(dà)、庆(qìng)。

    36、[舍去]shè qù

    喻离开住所到别处。

    37、[拭去]shì qù

    擦去。拭:擦。

    38、[消去]xiāo qù

    消失,消散。

    39、[略去]lüè qù

    离开需要的或被期望的地方或位置。

    40、[去职]qù zhí

    不再担任原来的职务。

    近义词

    1、[]wǎng

    1.去:徒步前~。 2.向;朝:~东。~何处去? 3.过去的:~日。

    反义词

    1、[]lái

    1.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(跟“去”相对):~往。~宾。~信。从县里~了几个干部。 2.(问题、事情等)发生;来到:问题~了。开春以后,农忙~了。 3.做某个动作(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):胡~。~一盘棋。~一场篮球比赛。你歇歇,让我~。何必~这一套? 4.趋向动词。跟“得”或“不”连用,表示可能或不可能:他们俩很谈得~。这个歌我唱不~。 5.用在另一动词前面,表示要做某件事:你~念一遍。大家~想办法。 6.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,表示来做某件事:我们贺喜~了。他回家探亲~了。 7.用在动词结构(或介词结构)与动词(或动词结构)之间,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~当雨伞。你又能用什么理由~说服他呢? 8.来着:这话我多会儿说~? 9.未来的:~年。~日方长。 10.姓。 11.诗歌、熟语、叫卖声里用作衬字:正月里~是新春。不愁吃~不愁穿。黑白桑葚~大樱桃。 12.用在动词后,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:把锄头拿~。各条战线传~了振奋人心的消息。 13.用在动词后,表示结果:信笔写~。一觉醒~。说~话长。看~今年超产没有问题。想~你是早有准备的了。

    2、[]hái

    2、[]huán

    1.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;仍旧。半夜了,他~在工作。2.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。改完作业,~要备课。3.用在形容词前,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。4.用在上半句话里,表示陪衬,下半句进而推论,多用反问的语气;尚且。6.表示早已如此。

    1.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。2.归还。3.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。以牙~牙,以眼~眼。4.姓。

    3、[]huí

    1.曲折环绕:~旋。巡~。迂~。~形针。峰~路转。 2.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;还:~家。~乡。送~原处。 3.掉转:~头。~过身来。 4.答复;回报:~信。~敬。 5.回禀。 6.谢绝(邀请);退掉(预定的酒席等);辞去(伙计、佣工):送来的礼物都~了。 7.指事情、动作的次数:来了一~。听过两~。那是另一~事。 8.说书的一个段落,章回小说的一章:一百二十~抄本《红楼梦》。 9.回族:~民。 10.姓。 11.趋向动词。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从别处到原处:从邮局取~一个包裹。书报阅后,请放~原处。

    4、[]cún

    1.存在;生存:残~。父母俱~。 2.储存;保存:封~。~粮。 3.蓄积;聚集:~食。新建的水库已经~满了水。 4.储蓄:~款。~折。零~整取。把暂时不用的现款~在银行里。 5.寄存:~车处。行李先~在这儿,回头再来取。 6.保留:~疑。~而不论。去伪~真。 7.结存;余留:库~。收支相抵,净~二百元。 8.心里怀着(某种想法):~心。心~侥幸。不~任何顾虑。 9.姓。

    5、[]liú

    1.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;不离去:~校。~任。他~在农村工作了。 2.留学:~洋。~英。 3.使留;不使离去:挽~。拘~。~客人吃饭。 4.注意力放在某方面:~心。~神。 5.保留:自~地。~底稿。~胡子。鸡犬不~。 6.接受;收下:礼物先~下来。书店送来的碑帖我~了三本。 7.遗留:旅客~言簿。祖先~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。 8.姓。

    6、[]guī

    1.返回:~国华侨。无家可~。 2.还给;归还:物~原主。 3.趋向或集中于一个地方:殊途同~。千条河流~大海。把性质相同的问题~为一类。 4.由(谁负责):一切杂事都~这一组管。 5.属于(谁所有):功劳~大家。这些东西~你。 6.用在相同的动词之间,表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:批评~批评,奖金一分也没少给。 7.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。 8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