〈副〉(象形。邨的本字。本义:羹魁柄)
亦表示同样 。
如:我高兴,你也高兴;也可以;也是
叠用,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。
如:她会打篮球,也会打网球
表示转折或让步 。
如:即使失败十次,他也不灰心
表示委婉。
如:我也只好如此
表示强调 。
如:也须(也应当;也应该);连老人也干活
表示选择,还是
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,却是多少年纪?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?——《水浒传》
又如:也是(还是)
语气
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
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旋见一白酋…英将也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类钞·战事类》
用在句中,表示停顿
知幸与不幸,则其读书也必专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黄生借书说》
用在句末,表示疑问,相当于“呢”、“吗”
若为佣耕,何富贵也?——《史记》
用在前半句的末了,表示停顿一下,舒缓语气,后半句将对前半句加以解说。对后半句有强调作用
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…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读音
yě基础解释
1.表示判断或解释的语气:孔子,鲁人~。非不能~,是不为~。 2.表示疑问或反诘的语气:何~?。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~? 3.表示句中的停顿:大道之行~,天下为公。地之相去~,千有余里。 4.姓。 5.表示同样:水库可以灌溉、发电,~可以养鱼。 6.单用或叠用,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:他会英语,~会法语。游客里面~有坐车的,~有步行的。 7.叠用,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,结果都相同:你去我~去,你不去我~去。他左想~不是,右想~不是。 8.用在转折或让步的句子里(常跟上文的“虽然、即使”等呼应),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:虽然雨下得很大,他~来了。即使你不说,我~知道(你说了,我知道;你不说,我也同样知道)。 9.表示委婉:你~得对人宽容点儿嘛。这事儿~只好如此了。 10.表示强调(有时跟上文的“连”字呼应):七八岁的孩子~学会电脑了。连爷爷~乐得合不拢嘴。详细解释
按字解释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489
词典解释
也-汉语大词典也(I)yě
〡ㄝˇ
〔《广韵》羊者切,上马,以。〕
1.语气助词。表判断语气。
●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南冥者,天池也。”
●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和氏璧,天也所共传宝也。”
●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“此开卷第一回也。”
2.语气助词。表解释语气。
●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”
●宋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太守与客来饮于此,饮少辄醉,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”
●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狼》:“一狼洞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”
3.语气助词。与疑问、反诘、祈使等词连用,表相应语气。
●《诗·邶风·旄丘》:“何其久也?”此表疑问语气。
●《庄子·胠箧》:“然则乡之所谓知者,不乃为大盗积者也?”此表反诘语气。
●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。”此表祈使语气。
4.语气助词。表呼唤语气。
●元关汉卿《窦娥怨》第三摺:“婆婆也,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。”
●元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二摺:“哎,儿也,则被你痛杀我也。”
5.语气助词。用在句中,表停顿。
●《诗·陈风·墓门》:“夫也不良,国人知之。”
●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武安君之死也,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。”
●宋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四》:“其树也,大株而白枝,叶似槐。”
6.语气助词。衬词。无义。
●元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摺:“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,抵多少水尽也鹅飞。”
7.副词。犹亦。承接上文,表示同样。
●北周庾信《镜赋》:“不能片时藏匣里,暂出园中也自随。”
●唐岑参《赴北庭度陇思家》诗:“西向轮台万里余,也知乡信日应疏。”
●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·死》:“往往有一种仪式,是请别人宽恕,自己也宽恕了别人。”
8.副词。表选择。
●《京本通俗小说·西山一窟鬼》:“只要嫁个读书官人,教授却是要也不?”
●《水浒传》第二二回:“柴大官人在庄上也不?”
●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菱角》:“烛坐勿寐,我往视新妇来也未。”
9.副词。连用,表并列。
●《京本通俗小说·碾玉观音》:“也不干风事,也不干雨事,也不干柳絮事,也不干蝴蝶事,也不干黄莺事,也不干杜鹃事,也不干燕子事,是九十日春光已过,春归去。”
●杨朔《走进太阳里去》:“在这样的人民面前,山也得低头,河也得让路,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挡我们前进。”
10.副词。表转折或让步。
●《红楼梦》第六二回:“虽众人要行礼,也不曾受。”
●鲁迅《呐喊·阿Q正传》:“即使偶有想进城的,也就立刻变了计,碰不着危险。”
11.副词。表强调。
●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相国寺一株柳树,连根也拔将出来。”
●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这样文字,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……真乃一字一珠!”
●鲁迅《二心集·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》:“我们的劳苦大众……连识字教育的布施也得不到。”
12.副词。表委婉。
●元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三摺:“着我过去切鲙,得些钱钞养活我来也好。”
●《红楼梦》第一一八回:“我也没有法儿了,也只得由着你们去罢!”
●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二:“韩长脖原先也还阔,往后才穷下来的。”
13.通“他”。
●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彼显有所出事,迺自以为也故,说者与知焉,则身危。”
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史记四》:“也,读为他。他故,他事也……他字古或通作也。《墨子·备城门》篇:‘城上皆毋得有室,若也可依匿者,尽除去之。’也与他同。《贾子·脩政语》篇:‘是以明主之于言也,必自也听之,必自也择之,必自也聚之,必自也藏之,必自也行之。’《说苑·君道》篇‘自也’皆作‘自他’。”
14.通“它”。
●清李调元《卍斋璅录》丁录:“也,古通它。故沱、池、驰、蛇、沱皆读沱。”
●容庚《金文编》第十三:“它,与也为一字,形状相似,误析为二,后人别构音读。”
也(II)yi
〡ˊ
〔《集韵》演尔切,上纸,以。〕
“匜”的古字。
●《两周金文辞大系·鲁大司徒匜铭》:“鲁大司徒子仲白作其庶女厉孟姬剩也。”
郭沫若考释:“匜,按《说文·乙部》‘也’。朱骏声《通训定声》:‘此字当即匜字,后人加匚耳。’”
yē
①用於句末。1。表判斷。《石鍾山記》:“此世所以不傳~。”2.表疑問或反問,前面常有“安”、“何”等與它相配合。《馬說》:“安求其能千裏~?”3.表感歎。《捕蛇者說》:“苛政猛於虎~。”4.表祈使,常與“無”、“不”等呼應。《桃花源記》:“不足為外人道~。”5.表示陳述或解釋。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“吾所以此者,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~。”②語氣助詞,用於句中。1.表判斷。《黔之驢》:“虎見之,龐然大物~,以為神。”2.表陳述或解釋。《勸學》:“君子生非異~,善假於物~。”3.表語氣停頓。《師說》:“師道之不傳~久矣,欲人之無惑~難矣。”③語氣助詞,用在複句的前分句末或並列的句子成分之後,表示停頓和上下文的互相關連,兼有舒緩語氣和抒情的作用。《愚公移山》:“操蛇之神聞之,懼其不已~,告之於帝。”《屈原列傳》:“屈平疾王聽之不聰~,讒諂之蔽明~,邪曲之害公~,方正之不容~,故憂愁幽思而作《離騷》。”
出处
引证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33
故事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50
造句
接龙
组词
yě
1、[也好]yě hǎo
也罢(语气较轻):不去纠缠~,何必为这点儿小事闹得满城风雨呢?。领导干部~,普通工作人员~,都是人民的勤务员。
2、[也许]yě xǔ
表示不很肯定:你仔细找一找,~能找到。
3、[也罢]yě bà
1.表示容忍或只得如此,有“算了”或“也就算了”的意思:这种事情不知道~,知道了反倒难为情。~,你一定要走,我送你上车。 2.两个或几个连用,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这样:你去~,不去~,反正我是不去。
4、[空空如也]kōng kōng rú yě
空空的什么也没有(语出《论语·子罕》):有些人喜欢夸夸其谈,其实肚子里却是~。
5、[也是]yě shì
小说类型都市小说内容简介人的一生为了什么?话说吃喝玩乐?这些不过是延续而已。那么,我们真真的为了什么而活着呢?看主人公生命中的点滴,你就明白《也是》了……。
6、[再也]zài yě
1.表示永远的意思。《水浒传》第六五回:“我却不要你去。你若不依我口,再也休上我门。”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回:“可是这一去,他便在 上海 耽搁住,再也不回 杭州。”曹禺《明朗的天》第二场:“这间屋子已和从前大不相同了,再也没有以前那种阴沉的感觉。” 2.表示到了极限。峻青《黎明的河边·东去列车》:“凤英 再也忍不住了,愤怒终于爆发。”
7、[也门]yě mén
西亚国家。在阿拉伯半岛西南部,临红海和阿拉伯海。面积5319万平方千米。人口1580万(1995年)。首都萨那。高原、山地为主。除山区外,气候干热。东北部有沙漠分布。农牧业为经济基础。咖啡是传统出口商品。
8、[扎也]zhā yě
女真语。侍从,侍卫。
9、[也则]yě zé
亦是。
10、[也们]yě mēn
他们。
11、[也可]yě kě
蒙古语,大的意思。
12、[白也]bái yě
白,指 唐 诗人 李白;也,助词,无义。语出 唐 杜甫《春日忆李白》诗:“白 也诗无敌。”后因用作 李白 的代称。
13、[也耶]yě yē
同“也邪”。宋 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畴昔之夜,飞鸣而过我者,非子也耶?”
14、[也儿]yě ér
衬词,无义。
15、[也邪]yě xié
语气助词。表疑问。
16、[也孙]yě sūn
蒙古语,谓九。《续资治通鉴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又一二日,歧为八九股,名也孙斡伦,译言九度,通广五七里,可度马。”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蒙古语》:“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,或取颜色,如察罕者,白也……或取数目,如朵儿别者,四也;塔木者,五也;也孙者,九也。”
17、[挨也]āi yě
叹词。犹哎呀。
18、[也哉]yě zāi
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美哉!泱泱乎,大风也哉!”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增 不去,项羽 不亡,亦人杰也哉!”明 刘基《春秋明经·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》:“夫国以民为本,而民以食为本,可不相时而轻用其力也哉!”
19、[也得]yě de
1.也可以。表示许可。 2.也可以。表示足够。
20、[是也]shì yě
现在正是这个时候。
21、[以也]yǐ yě
因由。
22、[也曾]yě zēng
曾经。
23、[也啰]yě luō
衬词。无义。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五:“大抵是那少年女奴也囉。”元 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二折:“止不过无钱也囉。”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·魂游》:“兀的有人声也囉。”
24、[也夫]yě fū
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
25、[夫也]fū yě
夫:用于句首,有提示作用。这,这个,这些。也: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。相当于“啊”、“呀”。
26、[哎也]āi yě
叹词。表示痛苦。
27、[非也]fēi yě
“不是”或“不对”
28、[耳也]ěr yě
犹而已。
29、[也那]yě nà
1.叹词。 2.疑问词。 3.衬词,无义。
30、[也似]yě sì
如同;一般。
31、[也呵]yě hē
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
32、[握也]wò yě
陕西关中方言,形容人心理情绪“舒服”。
33、[逻也]luó yě
逻也是一个汉语词语,在阳江方言中泛指到处逛逛。
34、[也克]yě kè
同“也可”。清 钱大昕《十驾斋养新录·蒙古语》:“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,或取吉祥。如也克者,大也。”
35、[了也]le yě
宋 元 白话作品的语气助词,相当于“啦”。
36、[也与]yě yǔ
1.亦作“也歟”。语气助词。表疑问。 2.语气助词。表感叹。
37、[也须]yě xū
也应该,也应当。
38、[欧也]ōu yě
表示愉快、激动、并表示赞同与胜利。
39、[也者么]yě zhě me
衬词。无义。
40、[少也贱]shǎo yě jiàn
小时候生活艰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