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 ——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
不为酒困。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
为乡里所患。——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
为予群从所得。——宋· 沈括《梦溪笔谈·活板》
为操所先。——《资治通鉴》
悉为逆据。——《广东军务记》
又如: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;为贼所盗;为敌所败
于,在 ——表示时间或处所
今之时人,辞官而隐处为乡邑之下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和 ——表示并列关系
得之为有财,古之人皆用之。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
犀首以梁为 齐战于 承匡而不胜。——《战国策》
则,就 ——表示承接关系
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。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如,若 ——表示假设关系
今诚得治国,国治身死不恨。为死,终不得治,不如去。——《史记》
或,抑 ——表示选择关系
助教顾良戏之曰:“汝姓何,是荷叶之荷,为河水之河?” 妥应声曰:“先生姓顾,是眷顾之顾,为新故之故?”——《北史·何妥传》
《太誓》之注不解“五至”,…不知为一日五来,为当异日也。”——《诗·周颂·思文》疏
不审先生梁朝出仕,为复隐居?——《太平广记》
又如:为复(还是,抑或);为是(抑或;还是);为当(抑或;还是)
的,之 ——用于名词性偏正结构中
岂弟君子,四方为则。——《后汉书》
宾语前置的标志
使弈秋诲二人弈,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 弈秋之为听。——《孟子》
附于单音形容词后,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加深或扩大。
如:大为高兴;广为宣传
附于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意。
如:广为流传;更为重要
用于句尾,表示反诘、疑问,多与“何”相配合使用。
如:何乐而不为
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
予无所用天下为。——《庄子》
何命焉为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爲 wéi
相为倚伏。——明· 刘基《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》
相为应答。——明· 归有光《项脊轩志》
另见 wèi
為、爲 wèi
(爲字的本义是母猴。象形。按字,从爪,下象形。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)
帮助;佑助
福禄来为。——《诗·大雅·凫鷖》
又如:为虎添(傅)翼
通“谓”。言说;告诉
宋,所为无雉兔孤狸者也。——《墨子·公输》
管仲, 曾西所不为也,而子为我愿之乎?——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
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?——《谷梁传·宣公二年》
太子怒,入为王泣曰…——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
因为,由于
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(做)。——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又如:为是(因为是,为的是);为甚(为什么)
替,给
为王吹竽。——《韩非子·内诸说上》
为长安君计短。——《战国策·赵策》
为楚王作剑。—— 晋· 干宝《搜神记》
为王作剑。
为国戍轮台。——宋· 陆游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
又如:为容(替人美言推荐);为我去商店买东西;他的律师为他处理这个事件;为人谋而不忠乎?
为了
为市鞍马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则众何为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不为怨者故。
生为之饱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又如:为国捐躯(为国家献出生命);为好成歉(将好事变成坏事);为许(为此)
表示动作行为所向,可译为“向”、“对”、“朝”
为具言所闻。——晋· 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
不足为外人道。
为弟子说前代事。——清· 周容《芋老人传》
另见 wéi
读音
wéi基础解释
1.做。2.充当。3.变成;成。4.是。5.姓。6.被。7.常跟“何”相应,表示疑问或感叹。9.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。详细解释
〈介〉
〈助〉
〈动〉
〈介〉
按字解释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489
词典解释
为-汉语大词典为(I)wei
ㄨㄟˊ
wei
ㄨㄟˊ
〔《广韵》薳支切,平支,云。〕
1.做;干。
●《诗·小雅·北山》:“或出入风议,或靡事不为。”
●《淮南子·泛论训》:“周公属籍致政,北面委质而臣事之,请而后为,复而后行。”
●唐韩愈《太学生何蕃传》:“蕃居太学,诸生不为非义。”
●明焦竑《玉堂丛语·行谊》:“大率义之所在,毅然必为。”
●郑振铎《桂公塘》二:“大事是不可为的了!”
2.特指服劳役之事。
●《诗·王风·兔爰》:“我生之初尚无为,我生之后逢此百罹。”
●郑玄笺:“言我幼稚之时,庶几于无所为。谓军役之事也。”
●闻一多校笺:“为、繇古同字,为、造、庸,皆谓劳役之事。”
●《逸周书·作雒》:“凡工贾胥市,臣仆州里,俾无交为。”
朱右曾校释:“愚谓胥庶人在官给徭役。臣仆,私家仆从。”
3.造作;制作。
●《书·金縢》:“为坛于南方北面,周公立焉。”
●《诗·周南·葛覃》:“为絺为绤,服之无斁。”
●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许汉阳》:“观其笔,乃白玉为管。”
●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贾不假,白玉为堂金作马。”
4.谓制定,订立。
●《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为约曰:‘匈奴即入盗,急入收保,有敢捕虏者斩!’”
5.治理。
●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善人为邦百年,亦可以胜残去杀矣。”
●皇侃疏:“为者,治也。”
●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;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●宋曾巩《王君俞哀词》:“﹝王君俞﹞为家不问田宅,平居无亵私、流侈之好。”
6.做出;装出。
●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言大臣废退,当阖门惶惧,为可怜之意,不当治产业,通宾客。”
●《太平广记》卷三○九引唐谷神子《博异志·张遵言》:“夜叉等霁狞毒,为戚施之颜,肘行而前。”
7.举行;施行。
●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,故为蔑之盟。”
●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子曰:‘为之难,言之得无讱乎?’”皇侃疏:“为,犹行也。”
●《吕氏春秋·长利》:“若也利虽倍于今,而不便于后,弗为也;安虽长久,而以私其子孙,弗行也。”
高诱注:“为,施也。”
●宋王安石《上皇帝万言书》:“虑之以谋,计之以数,为之以渐,则其为甚易也。”
●清李渔《闲清偶寄·词曲上·结构》:“欲劝人为孝,则举一孝子出名,但有一行可纪,则不必尽有其事,凡属孝亲所应有者,悉取而加之。”
8.陈设;设置。
●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凡与客入者,每门让于客。客至于寝门,则主人请入为席,然后出迎客。”
郑玄注:“为,犹敷也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客至于内门,而主人请先独入敷席也。”
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君爱宛甚,何不一为酒其家?”陈奇猷集释引太田方曰:“为酒,置酒也。”
●《后汉书·袁谭传》:“﹝公孙度﹞越海收东莱诸县,为营州刺史。”
李贤注:“为,犹置也。”
●宋苏轼《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》之一:“自澶渊讲和以来,百姓自相团结,为弓箭社,不论家业高下,户出一人。”
9.医治。
●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“公疾病,求医于秦。秦伯使医缓为之。”
杜预注:“为,犹治也。”
●汉贾谊《新书·大都》:“失今弗治……后虽有扁鹊,弗能为已。”
10.学习;研究。
●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抑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,则可谓云尔已矣。”
●皇侃疏:“为,犹学也。”
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,自楚之滕。”
●焦循正义:“为神农之言,即治神农之道也。”
●《东观汉记·郑兴传》:“郑兴从博士金子严为《左氏春秋》。”
11.撰写。
●《书·金縢》:“公乃为诗以贻王。”
●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即为书以意属阳庆,以故知庆。”
●唐韩愈《酬别留后侍郎》诗:“为文无出相如右,谋帅难居郤縠先。”
●《玉娇梨》第十三回:“钱先生尚为此言,在学生一发可知。”
●章炳麟《訄书·学变》:“王符之为《潜夫论》也,仲长统之造《昌言》也,崔寔之述《政论》也,皆辨章功实,而深嫉浮淫靡靡,比于《五蠹》。”
12.指绘画;雕刻。
●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书画》:“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,尤善为平远山水。”
●明魏学洢《核舟记》:“通计一舟,为人五。”
13.吟唱;演奏。
●汉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:“家本秦也,能为秦声。妇,赵女也,雅善鼓瑟。”
●唐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“轻拢慢捻抹复挑,初为《霓裳》后《六幺》。”
14.栽种,种植。
●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度其隰原,彻田为粮。”
●《战国策·东周策》:“东周欲为稻,西周不下水。”
鲍彪注:“为,谓种之。”
15.精选;选择。
16.穿,着。
●《周书·宣帝纪》:“好令京城少年为妇人服饰,入殿歌舞,与后宫观之。”
●宋曾巩《契丹策》:“虏乘其隙也,连破州邑,遂越魏犯澶,百姓骚然。天子为戎衣济河,而虏之谋臣射死,兵遂解去。”
17.求取。
●《韩非子·存韩》:“非之来也,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,为重于韩也。”
●高亨《诸子新笺·韩非子一》:“为,犹求也。”
●宋曾巩《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》:“公少长闾巷,能自感发,彊志力学为进士,一出遂收其科。”
18.赐与;给与。
●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齐侯将为臧纥田。”
杜预注:“与之田邑。”
●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冬日则为之饘粥,夏日则与之瓜麮。”
●宋秦醇《谭意哥传》:“意再拜曰:‘某,微品也。而公为之名字,荣逾万金之赐。’”
●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罗刹海市》:“乃赐八尺珊瑚一树,龙脑香一帖,明珠百颗,八宝嵌金合一双,为作嫁资。”
19.有。
●《易·夬》:“壮于前趾,往不胜,为咎。”
●俞樾《群经平议·周易一》:“为咎,犹有咎也……为可训有,有咎而曰为咎,亦犹有闲而曰为闲也。”
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夫滕,壤地褊小,将为君子焉,将为野人焉。”
赵岐注:“为,有也。”
●汉王充《论衡·艺增》:“太平之世,家为君子,人有礼仪,父不失礼,子不废行。”
●唐柳宗元《道州文宣王庙碑》:“俾是荒服,移为阙里。”
●章士钊指要:“移,转也;为,有也。”
20.充当;担任。
●《书·微子》:“我罔为臣仆。”
●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高祖为布衣时,尝数从张游。”
●唐黄巢《题菊花》诗:“他年我若为青帝,报与桃花一处开。”
●清吴骞《扶风传信录》:“﹝女﹞自言宋时宫嫔,生时为宫监,相与有情,而不谐夫妇,阅今七百年,特来了此宿缘。”
21.当作。
●《墨子·公输》:“子墨子解带为城,以牒为械。”
●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乌仗那国》:“昔僧徒一万八千,今渐减少,并学大乘,寂定为业。”
●《西湖佳话·梅屿恨迹》:“冯妇无可奈何,只得借游西湖为名,请了杨夫人、小六娘到船。”
22.用;使用。
●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帝牛不吉,以为稷牛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为,犹用也。”
●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庄公通焉,骤如崔氏。以崔子之冠赐人。侍者曰:‘不可。’公曰:‘不为崔子,其无冠乎?’”
杨伯峻注:“言不用崔子之冠,岂无他冠可用乎!”
●宋范仲淹《再奏乞蒋偕转官知原州》:“若原州一面镇静,则本路只御捍西北一路,易为兵力。”
23.变成。
●《诗·小雅·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●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●晋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含笑即为妇人,蹙面即为老翁,踞地即为小儿,执杖即成林木。”
●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建阳二宝》:“﹝连环竹圈﹞欲析为二,须藏于衣底,得暖气则分;欲合为一,亦于衣底连之。”
●叶圣陶《火灾·被忘却的》:“他立刻感觉他们两个有故示骄傲的意思,便从揣想转而为愤怒。”
24.长成;成熟;成长。
●《国语·晋语四》:“黍不为黍,不能蕃庑。”
韦昭注:“为,成也。”
●《墨子·杂守》:“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,以备湛旱、岁不为。”
●孙诒让间诂引王念孙曰:“岁不为,犹《玉藻》言年不顺成也。”
●汉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五行顺逆》:“恩及草木,则树木华美,而朱草生;恩及鳞虫,则鱼大为。”
卢文弨注:“为,成也。”
●《史记·天官书》:“西北,戎菽为,小雨,趣兵。”
●裴骃集解引孟康曰:“戎菽,胡豆也。为,成也。”
25.算是;算作。
●《诗·豳风·七月》:“嗟我妇子,曰为改岁,入此室处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曰为改岁者,以仲冬阳气始萌,可以为年之始。”
●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今二子者,君生则纵其惑,死又益其侈,是弃君于恶也,何臣之为?”裴学海曰:“何臣之为,也是说弃君于恶者,不可以算作臣,并不是说没有臣。”
●见《评高邮王氏四种·施训不合》。
●唐韩愈《与崔群书》:“仆自少至今,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,日月不为不久。”
●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小二道:‘﹝焦大郎﹞有便有些产业,也不为十分富厚。’”
●清黄宗羲《明夷待访录·原君》:“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,比之如父,拟之如天,诚不为过也。”
26.是。
●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“余为伯倏,余,而祖也。”
●汉刘向《说苑·辨物》:“其在鸟则雄为阳,雌为阴。”
●前蜀毛文锡《醉花间》词:“风摇玉佩清,今夕为何夕。”
●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凤》:“叟指妇云:‘此为老荆。’”
●刘白羽《横断中原》:“兖州为战国时代古城。”
27.如同;好像。
●《吕氏春秋·慎人》:“道得于此,则穷达一也,为寒暑风雨之序矣。”
许维遹集释:“为,犹如。”
●三国魏曹植《闺情》诗之一:“寄松为女萝,依水如浮萍。”
●南朝陈徐陵《移齐文》:“为风为火,殪彼蒙冲;如霆如雷,击其舟舰。”
●唐杜甫《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》诗:“昔如水上鸥,今为罝中兔。”
28.归于;属于。
●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代、上党不战而已为秦矣。”
姚宏注:“为,犹属也。”
●《汉书·项籍传》:“三年,羽数击绝汉甬道,汉王食乏,请和,割荥阳以西为汉。”
●唐韩愈《进士策问》之五:“及七君而天下为秦。使天下为秦者,商君也。”
29.使;致使。
●《易·井》:“井渫不食,为我心恻。”
王弼注:“为,犹使也。”
●《国语·鲁语上》:“其为后世昭前之令闻也,使长监于世。”
韦昭注:“为,犹使也。”
●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三九:“忠为百世荣,义使令名彰。”
●《新唐书·吴兢传》:“芟刈股肱,独任胸臆,可为寒心。”
30.缘故。
●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:“其好士则同,其所以好士之为则异。”
31.在比较句中作谓语动词。含有“最”、“更”的意思。后面形容词多为单音节。
●《论语·学而》:“礼之用,和为贵;先王之道,斯为美。”
●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许皇后》:“春秋二百四十二年,变异为众,莫若日蚀大。”
●唐李商隐《李贺小传》:“所与游者,王参元、杨敬之、权璩、崔植为密。”
●宋沈括《梦溪笔谈·官政一》:“荒政之施,莫此为大。”
●鲁迅《坟·坚壁清野主义》:“谁能说‘有伤风化’情事,比高门大族为多呢?”
32.猴子。
●《墨子·经说上》:“身处、志往,存亡也。霍、为,性故也。贾、宜,贵贱也。”
谭戒甫注:“霍,鹤之省文。《史记·卫世家》:‘懿公好鹤。’《左传》作鹤。《广韵》:‘鹤,水鸟名。’《说文》:‘为,母猴也。’按古读‘为’如‘讹’,声转即猴……盖猴利于陵,鹤安于水,故曰性故。”
●《墨子·经说下》:“为麋(同名)俱斗,不俱二。”
高亨注:“《说文》:‘为,母猴也。’母猴谓狝猴也……猴与猴斗,麋与麋斗,此为麋俱斗也。”
●章炳麟《訄书·原人》:“其肖人形也,若禺与为也。”
33.副词。犹将。
●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夫民,生厚而利用,于是乎正德以幅之,使无黜嫚,谓之幅利。利过则为败。”
●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克告于君,君为来见也。”
赵岐注:“君将欲来。”
●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王翦曰:‘大王必不得已用臣,非六十万人不可。’始皇曰:‘为听将军计耳。’”
●《三国志·魏志·张邈传》:“术若破备,则北连太山诸将,吾为在术围中。”
34.副词。犹岂。
●《宋书·王微传》:“长以太散为和羹,弟为不见之邪?”
35.介词。被。
●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“战而不克,为诸侯笑。”
●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身客死于秦,为天下笑。”
●宋刘子翚《兼道携古墨来感作此》诗:“汗青得失更谁论,尤物竞为人宝爱。”
●王统照《霜痕·纪梦》:“她并没为这秋日的风景引动。”
36.介词。犹相。
●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:“姚贾辞行,绝其谋,止其兵,与之为交以报秦。”
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犀首与张寿为怨,陈需新入,不善犀首,因使人微杀张寿。”
●王先慎集解:“为,犹相也。”
●唐韩愈《送郑尚书序》:“大府与之为让,至一再,乃敢改服,以宾主见。”
●清全祖望《梅花岭记》:“吾誓与城为殉。”
37.介词。犹于。在。
●《晏子春秋·杂下十》:“为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。”
●张纯一校注引王引之曰:“为其来,于其来也。古者或谓于曰为,于犹为也。”
●《韩非子·奸劫弑臣》:“适当世明主之意,则有直任布衣之士,立为卿相之处。”
●唐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由此一念,又不得居此。复堕下界,且结良缘。或为天,或为人,决再相见,好合如旧。”
38.连词。如果。
●《国语·晋语八》:“为此行也,荆败我,诸侯必叛之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二:“为,犹如也。言如此行也,而荆败我,则诸侯必叛之也。”
●《列子·说符》:“孙叔敖疾,将死,戒其子曰:‘王亟封我矣,吾不受也。为我死,王则封汝。汝必无受利地!’”杨伯峻集释引王引之曰:“为犹如也。”
●汉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齐桓公问于宁戚曰:‘管子今年老矣。为弃寡人而就世也,吾恐法令不行,人多失职,百姓疾怨,国多盗贼。’”
39.连词。与;和。
●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得之为有财,古之人皆用之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二:“为,犹与也……言得之与有财也。”
●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屠耆单于使日逐王先贤掸兄右奥鞬王为乌藉都尉各二万骑,屯东方以备呼韩邪单于。”
●王念孙《读书杂志·汉书十四》:“与为一声之转,故为有与义,与亦有为义。”
●南朝齐王融《永明乐》诗之一:“长为南山固,永与朝日明。”
●宋张实《流红记》:“吾为佑之合,乃天也,非媒氏之力也。”
40.连词。则,就。
●《左传·隐公四年》:“州吁未能和其民,厚问定君于石子。石子曰:‘王觐为可。’”
●《庄子·寓言》:“与己同则应,不与己同则反;同于己为是之,异于己为非之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二:“为,亦则也。”
41.连词。表选择。犹言还是,或者。
●《后汉书·卓茂传》:“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,茂辟左右问之曰:‘亭长为从汝求乎?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?’”
●南朝齐王融《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》:“岂薪槱之道未弘?为网罗之目尚简?”
●《景德传灯录·南岳怀让禅师》:“汝学坐禅,为学坐佛?”
42.助词。用在句末,常与“何”、“奚”等相配合,表疑问或反诘。
●《左传·襄公十七年》:“亲逐而君,尔父为厉。是之不忧,而何以田为?”
●《三国志·吴志·太史慈传》:“君为郡败吾章,已得如意,欲复亡为?”
●宋梅尧臣《〈鬼火〉后》:“既云血化,安有鬼为?”
●章炳麟《五无论》:“且人之在斯世也,若局形气以为言,清净染污,从吾志耳,安用效忠孝于宇宙目的为?”
43.助词。表感叹。
●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叔孙、武孙毁仲尼,子贡曰:‘无以为也!’”
●《史记·卫康叔世家》:“子路入,及门,公孙敢阖门,曰:‘毋入为也!’”
44.助词。与“之”相配合。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。
●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惟弈秋之为听。”
●三国魏刘劭《人物志·材能》:“夫能之为言,已定之称。”
●唐韩愈《与孟东野书》:“各以事牵,不可合并,其于人人,非足下之为见,而日与之处,足下知吾心乐否也!”
45.助词。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,加强语气。
●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﹝王吉﹞皆好车马衣服,其自奉养极为鲜明,而亡金银锦绣之物。”
●宋罗烨《醉翁谈录·宪召王刚中花判》:“王刚中见其诗,甚为称赏。”
●清梁章钜《归田琐记·闽蛮互称》:“最为痛快,近人无以难之。”
●沙汀《丁跛公》:“那些对他开玩笑的人,范围是颇为宽广的。”
46.助词。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,构成表示程度、范围的副词。
●《百喻经·五百欢喜丸喻》:“今复若能杀彼师子,为国除害,真为奇特。”
●《西湖佳话·西泠韵迹》:“失者片时,得者千古,真不大为得计乎?”
●茅盾《客座杂忆》:“陈大为惊异,谓恋爱为当事双方之自愿,局外人何能担保?”
47.姓。
●汉有南郡太守为昆,见《广韵·平支》引汉应劭《风俗通》。
为(II)wei
ㄨㄟˋ
wei
ㄨㄟˋ
〔《广韵》于伪切,去置,云。〕
1.帮助。
●《书·益稷》:“予欲宣力四方,女为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上》:“为,读如相为之为。为,助也。言助君宣力于四方也。”
●《三国志·魏志·袁绍传》:“侍中周毖、城门校尉伍琼、议郎何颙等,皆名士也,卓信之,而阴为绍。”
●唐白行简《李娃传》:“今备二载之用,且丰尔之给,将为其志也。”
●清李渔《奈何天·巧怖》:“等袁老爷回来,把我送上门去,我自有好话为你,或者连那场人命都解散了,也不可知。”
2.介词。给;替。
●《书·金縢》:“我其为王穆卜。”
●宋秦观《踏莎行》词:“郴江幸自绕彬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
●《玉娇梨》第四回:“一心只想着为无娇觅一佳婿,四下访问,再无一人当意。”
●巴金《大镜子》:“我还要为各种各样的人办各种各样的事,做各种各样的工作。”
3.介词。对;向。
●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邓通既至,为文帝泣曰:‘丞相几杀臣。’”
●晋陶潜《桃花源记》:“此中人语云:‘不足为外人道也。’”
●唐韩愈《送陈秀才彤序》:“此岂非古人所谓可为智者道,难与俗人言者类邪?”
●郭沫若《北伐途次》十二:“择生把另一个人为我介绍了,那便是第四军的第一师师长陈铭枢。”
4.介词。因为;由于。表示原因。
●《左传·成公九年》:“为归汶阳之田故,诸侯贰于晋。”
●唐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诗: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”
●《水浒传》第五一回:“雷横兄弟,他自犯了该死的罪,我因义气放了他,出头不得,上山入伙,我亦为他配在这里。”
●郭沫若《我的童年》第一篇一:“桥的南端有好几家磨坊,为用水的关系在溪面上斜横地砌就了一道长堤,把溪水归引到一个水槽里去。”
5.介词。因而;因此。表结果。
●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每至于族……视为止,行为迟,动刀甚微。”
●汉桓宽《盐铁论·论儒》:“然孔子脩道鲁卫之间,教化洙泗之上,弟子不为变,当世不为治,鲁国之削滋甚。”
●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·委巷丛谈》:“元大德十一年,杭州大饥,官设粥仙林寺中,饥民殍死,不为衰止。”
●清秋瑾《红毛刀歌》:“抽刀出鞘天为摇,日月星辰芒骤韬。”
6.介词。为了。表示目的。
●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何求为我,以戾庶正。”
●朱熹集传:“固非求为我之一身而已。”
●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”
●唐杜甫《示从孙济》诗:“所来为宗族,亦不为盘飧。”
●茅盾《新疆风土杂忆》:“平常的集会,为节省时间,仅用汉维两种语言。”
7.介词。犹以。
●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曹人凶惧,为其所得者,棺而出之。”
●三国魏嵇康《释私论》:“心有是焉,匿之以私;志有善焉,措之为恶。”
8.通“谓”。说;告诉。
●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下》:“商臣闻之,未察也,乃为其傅潘崇曰:‘奈何察之也?’”王先慎集解:“为、谓字通。”
●汉桓宽《盐铁论·褒贤》:“季孟之权,三桓之富,不可及也,孔子为之曰‘微’。”
9.通“谓”。认为;以为。
●《谷梁传·宣公二年》:“孰为盾而忍弑其君者乎?”
●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春秋谷梁传》:“为,犹谓也。”
●宋苏舜钦《京兆求罢表》:“众谓当尔,臣为不然。”
10.通“谓”。称为;叫做。
●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”
●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及生,名为政,姓赵氏。”
●唐郑棨《开天传信记》:“上遂诏吴道玄、韦无忝、陈闳,令同制金桥图……图成,时为‘三绝’焉。”
●茅盾《脱险杂记》二三:“天快黑的时候,到了一个小镇,名为三栋。”
11.通“伪”。假装;欺诈。
●《诗·唐风·采苓》:“人之为言,苟亦无信。”
●孔颖达疏:“人之诈伪之言。”
●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。”
郑玄注:“佯不知。”
●《汉书·淮南厉王刘长传》:“欲如伍被计,使人为得罪而西。”
●颜师古注引苏林曰:“诈作得罪人而西也。”
12.通“讹”。教化;感化。
●《书·梓材》:“王启监,厥乱为民。”
●王引之《经义述闻·尚书下》:“为者,化之借字。为与化古皆读若讹。”
●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“群黎百姓,遍为尔德。”
高亨注:“为,借为化。此二句言人民都被你的德行所感化。”
13.通“讹”。化育;化生。
●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申命羲叔,居南交。便程南为,敬致。”
●裴骃集解引孔安国曰:“为,化也。平序分南方化育之事,敬行其教,以致其功也。”
按,《书·尧典》作“平秩南讹”。
●陆德明释文:“讹,五和反。”
●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夏寒雨霜,甲子干戊子,介虫不为。”
庄逵吉注:“按为读如讹。《书》:‘平秩南讹。’讹,化也。亦古字读用。高义未晰。”
按,高诱注:“不成为介虫也。”
为 wéi
① 动做;干。《为学》:“天下事有难易乎?~之,则难者亦易矣。” ② 动发明;制造;制作。《活板》:“庆历中,有布衣毕昇,又~活板。” ③ 动作为;当作。《公输》:“子墨子解带~城,以牒~械。” ④ 动成为;变成。《察今》:“向之寿民,今~殇子矣。” ⑤ 动是。《出师表》:“宫中府中,俱~一体。” ⑥ 动治;治理。《论积贮疏》:“安天~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?” ⑦ 动写;题。《伤仲永》:“即书诗四句,并自~其名。”⑧ 动以为;认为。《鸿门宴》:“窃~大王不取也。” ⑨ 动叫做;称做。《陈涉世家》:“号~张楚。” ⑩ 动对待。《鸿门宴》:“君王~人不忍。” ⑪ 动算作;算是。《殽之战》:“秦则无礼,何施之~?” ⑫ 动担任。《鸿门宴》:“沛公欲王关中,使子婴~相。” ⑬ 动对付。《鸿门宴》:“今者出,未辞也,~之奈何。” ⑭ 介表示被动。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兔不可复得,而身~宋国笑。” ⑮ 连如果;假如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秦~知之,必不救矣。”⑯ 助用在句中,起提前宾语的用;用药尾,表示感叹或疑问。《苏武》:“何以汝~见?”《鸿门宴》:“如今人方~刀俎,我~鱼肉。” wèi
① 介给;替。《庖丁解牛》:“庖丁~文惠君解牛。” ② 介向;对。《桃花源记》:“不足~外人道也。” ③ 介因为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“盘庚不~怨者故改其度。” ④ 介为了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序》:“天下熙熙,皆~利来。” ⑤ 介被。《过秦论》:“身死人手,~天下,何也。” ⑥ 介在……的时候。《晏子使楚》:“~其来也,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。”
出处
引证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33
故事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home/wwwroot/conkoo.com/cidian.php on line 550
造句
接龙
组词
wéi
1、[作为]zuò wéi
1.所作所为;行为:评论一个人,不但要根据他的谈吐,而且更需要根据他的~。 2.做出成绩:有所~。 3.可以做的事:大有~。 4.当做:~罢论。~无效。我把游泳~锻炼身体的方法。 5.就人的某种身份或事物的某种性质来说:~一个学生,首先得把学习搞好。~一部词典,必须有明确的编写宗旨。
2、[四海为家]sì hǎi wéi jiā
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。《汉书·高祖纪》:“天子以四海为家。” 后比喻志在四方,不留恋乡土或家庭。也形容人漂泊无定所。四海:泛指天下。
3、[成为]chéng wéi
变成:~先进工作者。
4、[行为]xíng wéi
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:~不端。揭露不法~。
5、[一分为二]yī fēn wéi èr
中国哲学史上关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。指统一物的可分性。《老子·四十二章》:“道生一,一生二。”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” 都包含着这一命题的内容。《黄帝内经·太素·知石》:“一分为二,谓天地也。” 明确使用了这一命题。毛泽东说:“一分为二,这是个普遍的现象,这就是辩证法。” 通俗地说明了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和矛盾分析的方法。
6、[以为]yǐ wéi
认为:不~然。这部电影我~很有教育意义。我~是谁呢,原来是你。
7、[为所欲为]wéi suǒ yù wéi
想干什么就干什么;任意行事(含贬义)。
8、[认为]rèn wéi
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,做出某种判断:我~他可以担任这项工作。
9、[为主]wéi zhǔ
放在首要位置。
10、[称为]chēng wéi
1.叫做商品的普通销售价格称为市价。 2.用明确的名称、术语或措词把叫做这四部分在图上被称为A,B,C和D。
11、[更为]gèng wéi
更加。
12、[较为]jiào wéi
表示有差别,但程度不很深(多用于同类事物相比较):这会儿他觉得~舒服些。这样做~安全。
13、[分为]fēn wéi
判断;断定。
14、[为止]wéi zhǐ
截止;终止(多用于时间、进度等):到目前~,报名的人已超过一千。
15、[极为]jí wéi
表示程度达到极点:~勇敢。~不满。~贫困。
16、[誉为]yù wéi
古同“豫”,欢乐。
17、[为期]wéi qī
从时间、期限长短上看:~不远。~甚远。
18、[人为]rén wéi
1.人去做:事在~。 2.属性词。人造成的(用于不如意的事):~的障碍。~的困难。
19、[改为]gǎi wéi
1.另制;重造。 2.改成。 3.改换;变动。为,通“譌”。
20、[颇为]pō wéi
很--用在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或形容词前面,表示程度很高,但还未达到最高点。
21、[为啥]wéi shá
就是为什么,北方方言。
22、[为首]wéi shǒu
作为领头人:以某某~的代表团。犯罪团伙的~分子已被抓获。
23、[为数]wéi shù
从数量多少上看:~不少。~甚微。~可观。
24、[为难]wéi nán
1.作对;刁难:别故意与人~。 2.觉得难办:这件事使我很~。
25、[为生]wéi shēng
(以某种途径)谋生:捕鱼~。
26、[代为]dài wéi
代替:~执行。~保管。
27、[化为]huà wéi
就是“变为;变成”的意思。
28、[有为]yǒu wéi
有作为:奋发~。~的青年。
29、[为时]wéi shí
从时间的长短、早晚上看:~过早。~已晚。~不多。
30、[无为]wú wéi
道家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。意思是不主动地有所作为,听任自然发展变化。
31、[所为]suǒ wéi
1.所作,作为。《易·繫辞上》:“知变化之道者,其知神之所为乎!”晋 陆机《吊魏武帝文》序:“诸舍中无所为,学作履组卖也。”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宋江 倈!这是甚所为!甚道理?”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案上金钱,亦无暇入於囊,徒瞪目警吏所为。” 2.所以。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。《公羊传·隐公三年》:“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,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。”王引之《经传释词》卷二:“﹝所为﹞言‘所以’也。”汉 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服制象》:“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,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,其可威者以为容服,礼之所为兴也。”晋 陆机《豪士赋》序:“且夫政由 宁氏,忠臣所为慷慨。”参见“所以”。 3.所谓。为,通“谓”。《墨子·公输》:“荆 有 云梦,犀兕麋鹿满之,江 汉 之鱼鳖黿鼉,为天下富;宋 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;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。”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作“所谓”。清 余怀《<板桥杂记>小引》:“不谓数十年来,所为长板桥者,徒与荒野蔓草为邻而已。”参见“所谓”。
32、[修为]xiū wéi
1.实行。 2.修行。
33、[难为]nán wéi
1.使人为难。2.多亏。3.客套话,感谢别人替自己做事。
34、[甚为]shèn wéi
表示程度相当高:~热情。~不满。资金~短缺。
35、[为伍]wéi wǔ
同伙;做伙伴:羞与~。
36、[为限]wéi xiàn
在范围内,不超过。
37、[为政]wéi zhèng
1.治理国家;执掌国政。《诗·小雅·节南山》:“不自为政,卒劳百姓。”《左传·宣公元年》:“於是 晋侯 侈,赵宣子 为政,骤諫而不入,故不竞於 楚。”北周 庾信《周五声调曲·商调曲一》:“有熊 为政,访道於 容成。”宋 苏轼《朝辞赴定州论事状》:“陛下为政九年,除执政臺諫外,未尝与羣臣接,然天下不以为非者,以谓垂帘之际,不得不尔也。”清 姚鼐《<左传补注>序》:“魏献子 合诸侯,干位之人,而述其为政之美,词不恤其夸。” 2.指执政者。《仪礼·大射》:“﹝司射﹞自阼阶前曰:‘为政请射。’”郑玄 注:“为政谓司马也。司马,政官,主射礼。” 3.处理政事。唐 宋之问《送许州宋司马赴任》诗:“当闻力为政,遥慰我心愁。”唐 岑参《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》诗:“应须力为政,聊慰此相思。”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·为政不相师友》:“公虽受知于 文端,而为政不相师友,一切听从民便。” 4.做主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畴昔之羊,子为政;今日之事,我为政。”宋 沉作喆《寓简》卷七:“盖金微,不能为政,但随气所胜,革化而已。”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公孙九娘》:“小娘子不肯自草草,得舅为政,方此意慊得。” 5.作宫。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子奚不为政?”唐 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:“他日,妻谓生曰:‘子岂不思为政乎?’”明 宋濂《赵侯神道碑铭》:“士君子能建治功於隆平之日,而或不能保大节於危难之时,盖为政以及物者易,而杀身以成仁者难。”清 汪懋麟《送劳书升之任黔中》诗之三:“时艰为政好,地逈得官閒。”
38、[略为]lüè wéi
稍微:他~定了定神。人数~多了一些。
39、[为学]wéi xué
做学问;治学。
40、[至为]zhì wéi
最好的行为。
wèi
1、[因为]yīn wèi
yīn wèi的又音。义同“因为yīn wèi”。
2、[为了]wèi le
表示原因,一般用“因为”不用“为了”。
3、[为何]wèi hé
为什么:~一言不发?
4、[为什么]wèi shén me
“为什么不”常含有劝告的意思,跟“何不”相近,如:这种技术很有用处,你~不学一学?
5、[舍己为人]shě jǐ wèi rén
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。
6、[为虎作伥]wèi hǔ zuò chāng
旧时迷信传说,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,又去引导老虎吃人,这种鬼叫伥。比喻充当恶人的爪牙,帮助干坏事。伥(chāng)。
7、[为此]wèi cǐ
因为这个;有鉴于此。
8、[为人]wèi rén
〈名〉指做人处事的态度。
9、[为着]wèi zhe
为了。
10、[特为]tè wèi
特地:我~来请你们去帮忙。
11、[自为]zì wèi
(从哲学范畴解释,自为即)自觉,自由(掌握了事物运动规律,按规律办事)
12、[为我]wèi wǒ
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“损一毫利天下不与,悉天下奉一身不取”的学说。
13、[为国捐躯]wèi guó juān qū
捐:献;躯:身体,指生命。为国家牺牲生命。
14、[为民除害]wèi mín chú hài
替百姓除祸害。
15、[攻心为上]gōng xīn wèi shàng
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。
16、[各为其主]gè wèi qí zhǔ
各人为自己的主子效力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世说新语》:“及爽解印绶,将出,主簿杨综止之曰:‘公挟主握权,舍此以至东市乎?’爽不从。有司奏综导爽反,宣王曰:‘各为其主也。’宥之,以为尚书郎。”
17、[为渊驱鱼]wèi yuān qū yú
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。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,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。
18、[为之动容]wèi zhī dòng róng
内心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。
19、[正为此耳]zhèng wèi cǐ ěr
正是因为这个。
20、[为官择人]wèi guān zé rén
从工作的需要出发设立机构,挑选人才。
21、[旱魃为灾]hàn bá wèi zāi
指发生旱灾。
22、[三人为众]sān rén wèi zhòng
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,已不算少数。
23、[为小失大]wèi xiǎo shī dà
为了小利,造成巨大损失。
24、[为丛驱雀]wèi cóng qū què
丛:丛林;驱:赶。把雀赶到丛林。比喻不会团结人,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。
25、[特特为为]tè tè wèi wéi
特地;特意。